國常會發政策“紅包”了!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將延續,預計每年減負規模達4800多億元!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國務院2023年重點工作分工,研究優化完善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
會議決定,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以進一步穩預期強信心,包括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將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將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政策、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今年底前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等。以上政策預計每年減負規模達4800多億元。會議要求,要做好政策宣介,積極送政策上門,確保企業應享盡享。
“此次會議主要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推動減稅降費從規模數量型轉向效率效果型。經過持續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后,有必要將臨時性、階段性政策中好的做法制度化延續下來?!被涢_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羅志恒看來,此次會議延續的政策仍是側重支持中小微企業,助企紓困,降低企業負擔,繼續呵護實體經濟,通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促進科技創新和研發,從中長期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此次國常會再次定調稅費優惠政策的實施重點和時限階段,可以說讓經營主體真正吃上了政策的“定心丸”、收到了利好的“接力棒”,對于鼓勵企業創新、穩定就業和物價、調整產業結構、保障能源供給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從國常會部署來看,此次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延續時間比以往更長、更具有穩定性。
張依群認為,此次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延續時間,短的到2024年底,長的到2027年底,對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更是作為長期制度堅持,讓經營主體更有信心、更具能量。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后勤表示,稅費優惠政策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企業的股價和市值,并對市場信心產生積極影響。
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措施,為激發企業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財政部部長劉昆此前表示,將強化2022年與2023年減稅降費政策銜接,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該加強的加強,防止出現政策斷檔、政策急轉彎。同時,進一步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讓企業多減一些負擔,增添更大的發展動力。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